陳吉寧:勇當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
2015-3-13 8:29:23 閱讀次數:992 |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江西、廣西、吉林代表團審議,并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發表重要講話?倳浽趨⒓由虾4韴F審議時指出,改善空氣質量,不能只靠借東風,事在人為。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叮囑,一定要保護好桂林山水,保護好廣西良好生態環境。在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進一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把綠水青山保護好,不斷培育新的發展優勢。 日前,新華社發表長篇通訊《為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生態文明建設紀實》,深入、系統、全面地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指導方針、重大理念和關鍵舉措,描繪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藍圖,集中展現了總書記為人民謀福祉、為國家謀發展、為民族謀永續的偉大情懷和強烈擔當。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加激發了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要勇當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主陣地作用,努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績。 一是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認識更加深刻清醒。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環境保護事關民生福祉、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必須用硬措施應對硬挑戰,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快轉變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風,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保護好,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給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二是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責任擔當更加堅定自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生態環境問題與每個人的生活、健康息息相關。做好環保工作,需要引導和帶動全社會的關心和投入。作為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環保戰線的同志更要拿出舍我其誰的擔當勇氣,敢于亮劍,出重拳用鐵腕,全力實施新《環境保護法》,依法嚴厲懲處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做到零容忍、全覆蓋,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同時,加大信息公開力度,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為解決環境問題獻計出力。 三是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眼界視野更加寬廣開闊。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為了可持續發展,也不能那么任性了。把握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關鍵要遵循自然規律。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是有機統一的,違背自然規律,也會違背經濟規律,最終要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必須把生態環保要求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把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以科學思維、系統思維和法治思維,加快深化環保領域改革,努力創造新的增長點,提高經濟社會制度的生態化水平,探索實踐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新模式,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四是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重點任務的把握更加準確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環境質量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和發展質量緊密相連。環境質量改善是環境保護的核心,必須下大氣力,做到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每年都抓出一批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受益的治理成果,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環境可以變好、污染可以治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的新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