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做爰猛烈动态图试看_cosplay粉嫩福利禁漫画_天天躁夜夜燥2021_武松大战潘金莲嗯啊轻点

 
推行市場化機制解決環境難題
2015-6-1 8:20:31 閱讀次數:962

  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行市場化機制。處理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關系,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環境保護,同樣要處理好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的關系。要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調節作用,加快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和稅費改革,完善生態環境補償,發展環保市場,推進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生態保護市場化機制,推進環境保護的第三方治理。

  那么,我國環境保護市場化面臨哪些難題?應如何推進?本期應知進行解讀。

  建立市場化機制有何意義?

  破解我國環境保護面臨的投入嚴重不足、投資效益不高和設施運營不良等難題。長期以來,我國環保投資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投入,投資主體和投資方式單一,投資渠道狹窄,造成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同時,環保投資由于缺乏應有的責任管理體系,投資效益不高;運行資金不足,造成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良。保護資源,治理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應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入市場機制,實行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雙重調節,目的在于發揮政府與市場各自的優勢,更好地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市場化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近幾年來,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工作大大加強。但總體上,我國環境污染仍很嚴重,生態破壞加劇趨勢未得到有效遏制,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環境無價、環境無成本等觀念長期存在。因此,運用市場經濟規律,實現環保市場化,是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出路,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客觀要求。

  環保市場化是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需要。我國環保產業潛在市場巨大,是最具有潛力的新經濟增長點之一,我國重點污染區域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治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目前,國家把資源和生態環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環保產業的發展和市場化運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我國市場化機制的逐步成熟完善,環保產業必然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市場化機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市場化的環保企業組織。企業是市場經濟體制中最基本的經濟單位,是市場的競爭主體,是建立環保市場化新機制的基礎和中心環節。

  環保設施的集約化、專業化和市場化運營。推行環保市場化,不僅要使環保設施的投入和運營,改為由環境治理提供社會化服務的獨立法人承擔,而且還要通過建立新機制,逐步造就一批專業化環境治理公司,形成投資、運營、服務市場化。這樣可以使污染治理適度集中,減少環保基礎設施重復建設,降低治理成本;還可使環保有投入有產出,通過利益杠桿調動社會投資環保的積極性,減輕政府負擔,加快治污進程。

  環保產權股份化和投資主體多元化。在環保產業化進程中,環保設施的企業化投資經營,必須引入現代企業制度,由幾家或數家企業合作,甚至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投資機構與企業聯手進行投資,實行股份合作。這樣才能增加環保設施投資能力,明晰投資者之間的責、權、利,使環保投資經營活動符合市場經濟和現代產業發展的需要。

  推行市場化需解決哪些難題?

  資源產權問題。長期以來,由于一些自然資源沒有明確產權,價值一直被低估。要實現環保市場化,就必須明確資源產權所有關系,這是正確定價、使自然資源得以持續利用和保護的前提。

  外部性問題。在進行環境管理時,產權明晰化是一種有效的手段,但這種手段有時也會失靈,還需要依靠外部效應內在化的手段。從目前看主要措施包括排污收費、使用者付費、產品押金等。在發達國家,外部性內在化手段已得到廣泛應用,而在我國,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排污收費,其他方面的手段使用較少,且排污收費制度也不完善。

  治理責任主體問題。長期以來,環境污染治理的一條原則就是“誰污染、誰治理”,這個原則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在現行價格體系下,某些資源價格偏低,不能承擔環境污染治理的全部費用;第二,同一區域有若干個造成環境污染的生產單位,如何合理分擔環境治理費用,在操作中存在困難;第三,目前污染較為嚴重的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制約,治污能力有限。因此,工業污染治理應逐漸向“誰污染、誰付費”過度,以降低治理成本,發揮規模經濟效益。

  市場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污染治理集約化。只有把分散的治理方式轉變為集約治理,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避免環境保護盲目投資、到處布點和重復建設的現象發生。政府應提供良好的政策,促進環保市場化機制培育,加強環保市場化的立法和經濟體制改革,為環保市場化集中治理提供有力保證。

  其次是產權的多元化。產權多元化有助于發揮其他主體的社會參與能力,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因此,應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建立起環境保護市場多元化的投資體制。環保市場化的設施建設,要通過吸納商業資本、社會公眾和企事業單位等社會資金,形成政府、銀行、企業和個人等多元化投資局面。

  再次是運行、服務市場化。環境污染治理和環保設施運營,應由社會化服務的獨立法人來承擔。通過新機制的建立,逐步造就一批專業化環境治理公司,形成運營服務市場。通過市場化運營,促使投資者、經營者,自覺運用資源價值、環境成本、經濟效益核算機制,把環保治理效果與運行管理者的經濟效益兼顧起來,形成環境污染治理的良性循環。

  他山之石

  美國環境保護市場化發展

  美國環保產業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主要由環保設備、環境資源、環保服務三大類構成。

  數據顯示,1970年,美國環保產業總產值390億美元,占其GDP的0.9%。2003年,美國環保產業的總產值為3010億美元,30年增長了近8倍,年均增長率近7%,占當年美國GDP的2.74%,實現利潤200億美元,創造利稅450億美元。2010年,產值達到3570億美元,吸收就業人數539萬人。預計到2020年,產值將達到4420億美元,吸納就業人數638萬人。

  從企業結構上看,美國共計有15萬多家環保企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市政當局與其他公共實體,主要提供飲用水、廢水處理和固體廢棄物管理;二是隨著美國環保產業的發展而迅速崛起的私人企業,主要從事污染補救、污染控制等業務。小型和中型企業是美國環保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年收入約占美國環保產業總收入的28%,大型企業年收入約占40%,市政當局與其他公共實體每年收入約占32%。

  在產業布局上,環保服務業占據美國環保產業的半壁江山,其中固體廢棄物管理、有害廢棄物管理、修復服務等方面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環保設備和環境資源在美國環保產業中基本上是平分秋色,環保設備方面水處理設施與藥劑具有較強競爭力,環境資源中的清潔能源近幾年隨著低碳生活的倡導而發展迅速。在美國三類環保產業中,環保服務、環保設備、環境資源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8%、22%、30%。

  從產業集聚上看,加利福尼亞、德克薩斯、紐約、賓夕法尼亞、佛羅里達、新澤西、伊利諾伊、路易斯安娜等州在美國環保產業產值名列前茅,成為美國環保產業的集聚區,產生了一批國際性環保大公司。美國環保產業集聚帶來了外部規模經濟效益、競爭效益和創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