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面臨的環境問題:聚焦毀林毀綠 |
2015-6-8 8:51:07 閱讀次數:898 |
黑龍江牡丹江市樓房村 300多棵大楊樹慘遭扒皮 5月16日,在黑龍江牡丹江市溫春鎮樓房村6組至樓房村口不到3公里的路上,筆者發現路兩邊有170多棵大楊樹被人從底部扒、砍、燒或用鋸將樹皮伐開一圈(見圖一),另有160多棵大楊樹因扒皮已死亡,有關部門只好將其伐掉。這些大楊樹的樹齡在30年至50年之間。 據了解,樹木之所以被人扒皮,是有人嫌大樹遮住道路兩側農田莊稼的陽光,影響收成。偷著將樹皮扒掉,樹不會馬上死,園林部門發現不了。更絕的是,始作俑者還將樹木扒皮后燒黑,偽造樹木“自然”爛掉的假象。 樹木與農田“爭光”,的確是個矛盾。但是,用這種極端自私的方式毀掉參天大樹,則屬于觸犯法律的行為。希望有關部門在植樹造林時認真規劃,不要讓樹木影響到農田和民居通風、采光。 黑龍江牡丹江市 孫世華 河南澠池縣賈家洼村 開采鋁石致山體滿目瘡痍 河南省澠池縣坡頭鄉礦產資源豐富。距該鄉賈家洼村西南方向不足兩公里處,有千余平方米的礦山屬于鋁石開采重要區域。由于無序開采,山林遭到嚴重破壞,山體滿目瘡痍(見圖二)。無序開采也給該村帶來不利影響:土地面積減少,粉塵、噪音污染嚴重,地下水資源短缺等。呼吁相關部門按照國家開采政策依法有效管理。 河南澠池縣 王 民 一場洪水的警示 5月20日,地處江西泰和縣大山深處的老家遭遇了一場洪水,山體滑坡、農田被淹、道路被毀、橋梁垮塌、電力中斷,整個村子一片狼藉。面對此情此景,鄉親們在遺憾的同時,只能無語。 小山村年年到端午時節都要漲一次水,俗稱“端午水”。雖說今年的“端午水”大了點,可為何有如此大的損失,特別是大片大片的農田被覆蓋上一層厚厚的泥沙?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山林過度開發,樹木被砍,加之不合理修建道路而造成的。由于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年老體弱的鄉親無力經營山場,一些開發商與鄉親們簽訂數十年的承包租賃合同,建立起數個林業合作社。要把深山里面的木竹材料運出來,就得修路。于是,他們沿著狹窄河道將五六米寬的道路修到山頂上,這些道路逢山開路,遇水則直接過河,沒有硬化,十分簡陋,大片的泥土裸露,洪水來時夾雜著泥沙向下游涌去,致使淹沒的農田被泥沙覆蓋。 筆者呼吁有關部門采取得力措施,進一步規范林業合作社經營,盡快對進入林區的道路進行整修、硬化,免得洪水一來,百姓遭殃。 江西泰和縣 黃金明 路邊建房毀林嚴重 美麗鄉村建設屬于新農村建設的范疇。從各地建設情況看,大部分都把新村規劃在國道、省道、縣道及鄉村道邊上,這些地方正是綠化的重點部位。農戶建房前,需要砍伐大量的樹木,然后把房址確定在這里。看著這樣似乎名正言順的毀林毀綠行為,真是讓人痛心不已。 這種現象的出現,折射出職能部門工作的協調不力。因為農戶建房是村鎮建設和土地管理部門的事,建設部門對林業政策模棱兩可,甚至不予理睬,想規劃到哪兒就規劃到哪兒。土地部門根據規劃,履行相應的手續,至于毀林毀綠問題少有考慮。林業部門得知情況后,建房的相關手續已經審批,一味地阻攔,有關部門不愿意,建房戶也會反感。一些地方林業部門與建房農戶發生摩擦的案例時有發生。由此引發的不安定因素,也屢見不鮮。 育樹十年方成林。毀林毀綠是林業生產上的致命問題,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就是部門聯動,共同護綠,加強監督,從源頭上制止這一不良現象的發生和蔓延。 河南鄧州市趙集鎮 王國勇 安徽巢湖市廟崗鄉 毀林開山遭自然界報復 我的故鄉坐落在皖中巢湖市廟崗鄉的桴槎山腳下,山上綠樹濃蔭,山腳下一座水庫接存著山上涵養的雨水。水庫的水,清澈甘甜,不僅是村民們日常飲用的水源,也是農田的灌溉用水。 曾幾何時,村民們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思想的驅使下,毀林開山采石。此起彼伏的開山炸石聲,以及碎石機的轟鳴聲,使山村變得不再靜謐。人們碰到一起便談論放了多少炮,炸了多少石,賣了多少車石料,收入了多少錢。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漂亮的樓房取代了低矮的平房。其代價是,原來郁郁蔥蔥的青山幾乎被挖掉了1/3。由于山林被砍伐,破壞了生態環境,原先山里常可以看到的山雞、野兔等野生動物,如今難覓蹤影。由于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淤積水庫,加上多年沒有進行清挖疏浚,水庫已經快被泥石填平,庫底儲蓄的一點水渾濁不堪。 好在鄉里已認識到保護環境、保護山林的重要性和毀林開山的危害性,派鄉干部、村干部挨家挨戶做說服解釋工作,叫停毀林開山采石行為。 如今,山腳下恢復了往日的寧靜。那銹跡斑斑靜臥在山腳下的碎石機,那水庫里淺而渾濁的水,那開石后留下的石頭塘子,似乎在告誡人們:美麗鄉村建設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毀林毀綠必將危害自己,殃及子孫。 江蘇南京市 方 敏 河北三河市段甲嶺鎮 荒山何日披綠裝 我的家鄉在河北三河市段甲嶺鎮的燕山腳下。這條山脈曾是植被良好的青山,生長著各種果樹,春季山花爛漫(見圖四)。但由于燕山石灰石多,這里成了建筑材料基地。經過多年的無序開采,一些青山變成了荒山(見圖三)。 隨著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這里的石料廠已被關停,但生態修復的課題擺到人們面前。不知這些荒山何日才能披上綠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