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發行量超500億 綠色金融駛入快車道 |
2016-4-27 8:09:55 閱讀次數:782 |
“2015年一季度我國綠色債券的發行量超過了500億元,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總量的近一半,各地也紛紛地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信貸政策制度,把綠色信貸的標準納入全流程管理。”4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16年中國綠色金融論壇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上表示。 “2015年一季度我國綠色債券的發行量超過了500億元,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總量的近一半,各地也紛紛地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信貸政策制度,把綠色信貸的標準納入全流程管理。”4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16年中國綠色金融論壇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下稱“綠金委”)年會上表示。 陳雨露指出,過去的一年,在管理層、業界和學術領域的共同推動下,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步伐明顯地加快,多個領域實現了創新和突破。 綠色金融創新不斷 2015年12月人民銀行和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同時發布了《綠色金融債公告》和《綠色債券項目錄》。陳雨露指出,這標志著中國綠色債券市場正式啟動。目前人民銀行正在推動綠色金融地方試點工作。 隨著我國綠色金融的政策框架逐步明晰,今年2月,繼浦發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首發2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隨后,興業銀行也成功發行境內首單綠色金融債。3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關于開展綠色公司債試點的通知》積極引導公司債市場支持綠色產業發展。 國際范圍內,2015年金風科技在境外成功發行3億美元綠色債務,成為中資企業的首單綠色債券;2015年10月,中國農業銀行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行了首單綠色債券,開啟了中資金融機構在境外發行綠色債券先河。 陳雨露表示,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產品日趨豐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等商業銀行在境內外市場成功發行綠色金融債券,中國工商銀行率先開展的環境壓力測試也走在全球綠色金融實踐的國際前沿。上證180碳效率指數、綠色絲綢之路私募股權基金等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不斷地涌現,社會資本進入綠色金融的渠道不斷拓寬。 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環境風險壓力測試對商業銀行而言,可以量化測算環境因素對銀行信用風險的影響,為信貸產品定價提供環境風險因素的衡量依據,有利于銀行合理安排信貸與投資組合。而對外部而言,則可以引導市場資金進入綠色投資提供環境風險量化工具,為銀行監管機構考慮環境要素風險時提供參考。 而對于上證180碳效率指數,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稱,綠色金融指數可以用于開發衍生品合約標的,如未來基于期貨期權合約。也可開發投資標的,用于開發綠色指數型投資產品,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綠色行業或企業,讓指數從“棕色”變為“綠色”。如上證180碳效率指數。最后綠色金融指數有標尺的作用,可以用于反應、觀測相關公司的整體表現。如中證環保產業指數。 2016綠金委工作展望 陳雨露指出,下一步希望綠金委繼續深入研究綠色金融領域基礎性問題,推出一批有價值、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將自身打造成為中國綠色金融的高水平的研究平臺,加強與各方面的溝通協調,發揮聯系金融機構、企業和政策制定部門的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我國綠色金融政策和金融產品落地生根。 他稱,此外還要深化綠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交流活動,總結各國綠色金融發展的實踐,取他人所長為我所用,大力推廣綠色金融理念,提升金融機構企業和社會大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為綠色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今年3月份上海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綠色金融首次作為重點議題寫入G20公報。陳雨露表示,2016年中國是G20峰會的主席國,在中國的倡議下,G20成立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人民銀行和英格蘭銀行任共同主席。目前,研究小組已經召開了三次會議,就各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最佳實踐面臨的主要障礙和促進全球經濟綠色轉型政策舉措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