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展亮點凸顯金融主題 產融結合商機多 |
2016-5-27 7:19:11 閱讀次數:942 |
5月25日,一年一度的SNEC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幾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此番會議堪稱SNEC歷史上最為火爆的一次,越發密集的企業展位,以及登記處排起的長龍,映射出如今光伏產業的興旺。 在記者看來,相比往年,今年展會的“金融”主題顯得格外突出。除了展會迎來了更多金融機構從業者外,諸多企業也紛紛推出了基于“產融結合”理念開發的平臺類產品。 背靠大樹好乘涼 作為產業的助推器,金融的大規模介入無疑對中國光伏是件好事,但硬幣的另一邊,卻也意味著,光伏產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據一個例子,因為種種因素,現在行業內很多企業,甚至一些知名的大企業都在采用‘商業承兌匯票’進行交易結算,這導致這種模式已成為一種行業潛規則。但‘商業承兌匯票’不可轉讓、不可提現的屬性,令上下游供應商的資金鏈時刻處在緊繃狀態,此外,其還造成這種資金緊張的狀態在光伏全產業鏈各個環節中不斷傳導。”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肯定的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行業內這種資金拖欠的現象非常普遍且非常嚴重”。 當然,需求撬動供給,市場的空缺引來越來越多的人挖掘商機。 據《證券日報》記者粗略整理,在SNEC期間亮相的,以大數據為基礎,針對服務于光伏下游電站端,或供應鏈的產融結合類平臺產品不下20個。 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當屬“協鑫系”成員——國鑫所。 作為令人不得不提國鑫所的理由之一,據悉,在運營短短60天的時間里,國鑫所總業務額已經突破2億元,平臺獲得了10萬多用戶的關注,客戶來源覆蓋全國28個省市,其中,最大額的用戶投資資產已經超過500萬元。 就這一成績,協鑫集成董事副總裁、CFO生育新向《證券日報》記者特別強調,“協鑫內部員工購買的部分,只占到了國鑫所總業務額的10%”。 在光伏乃至能源業界,協鑫的名號可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公開資料顯示,協鑫集團在能源領域有26年的經驗,經過多次轉型,已經形成電力、光伏、油氣、金融、智慧交通和科創6大板塊的業務格局,超過1000億元的資產規模,在能源領域的多個細分行業上實現垂直一體化。 的確,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長期積累形成的資產能力及未來對行業繼續擴展的能力,使協鑫做金融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基礎。于此同時,協鑫對產業的體察細致入微,積累了一大批專業的人才和能源產業的大數據。“這是國鑫所快速成長最有力的武器。”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深挖供應鏈金融 協鑫進入互聯網金融的切入點是創新的供應鏈金融,對此國鑫所首席執行官陳劍嵩表示,國鑫所的供應鏈金融,是依賴于大數據的金融。國鑫所的目標是形成“1+N+S”的結構洞供應鏈,當這一供應鏈模式達到一定大的體量時,會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把單個企業的風險轉化成整個產業鏈的風險。這一生態系統也將通過大數據云平臺,讓數字說話,讓互聯網金融回歸金融本質。 目前清潔能源產業生態已經形成中小供應商、經銷商圍繞多家大型核心企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實質形成了供應鏈管理的基礎。在清潔能源產業鏈條中,目前還有數個環節的交易結算不夠通暢,還有大量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經營艱難。針對這一痛點,陳劍嵩表示:“很多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是為了融資而融資,是一種包裝貿易行為,已經偏離了供應鏈金融的本質。國鑫所的供應鏈金融,將真正讓整個交易環節全流程、可追溯、全透明,助力化解中國長期的多變債務鏈條過長的風險。”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國鑫所制定了一套“安全、高效”的方案。首先,基于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之間真實的貿易背景,通過真實貿易關系對核心企業良好的信用進行拓展、延伸,使中小企業的融資變得簡單高效。其次,國鑫所將成熟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引入“互聯網+”概念,打破地域限、時間限制和數額限制,使遍布全國的鏈屬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享受國鑫所服務。最后,傳統供應鏈金融受流程繁瑣的限制,從發起到完成資金融通經歷的時間非常漫長。而國鑫所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力爭融資企業提出融資需求后即能快速獲得資金,實現資金動態管理。 陳劍嵩進一步解釋說,未來的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是大數據和強風控管理。大數據庫體系的難點不在于數據搜集,而在于數據實時整合分析。國鑫所大數據團隊將大數據歸納出核心指標,用差異化數據整合分析手段,尋找國鑫所的業務切入點,制定國鑫所獨特的風險控制邏輯。這一邏輯最終將對每一家供應商打分,將供應商分為“優質客戶、良好客戶、一般客戶和高風險客戶”4檔,對于不同供應商給予動態的授信評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