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環保行業快速發展,龍頭企業率先獲益 |
2016-5-28 8:39:03 閱讀次數:807 |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五年規劃,“十三五”時期環保產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而土壤修復、海綿城市/黑臭水體、危廢處理等細分領域將成為重點發展領域。具有上述細分市場中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將充分獲益。 尋找環保行業“獨角獸”。 “十三五”實施環境質量改善及污染物總量控制雙重控制目標,補短板方向明確并將催生環衛市場化、海綿城市/黑臭水體、危廢處理、集中供熱及土壤修復等高景氣細分領域。加之產業競爭格局加速分層,上述細分市場中(至少千億級)“獨角獸”企業將更具投資價值(市值100億左右、業務專注度高、稀缺性顯著甚至唯一、高成長明確),并有望逐步突破2~3億凈利潤、100~150億市值的“中等規模陷阱”。 環衛市場化&模式創新提速,政策/資本/技術助力崛起。 發達國家該領域造就WM超千億市值。我國政府購買服務及人口老齡化推動環衛市場化加速,機械化降成本提效率解決行業痛點,PPP推廣資本助力產業集中,2C界面價值有望持續挖掘。上市民營裝備制造商基于機制、渠道及融資優勢向下游延伸產業鏈空間&彈性顯著,平臺型公司模式創新空間較大。 海綿城市蓬勃興起,PPP模式加快落地。 2020/2030年目標對應海綿城市投資需求或達2/8萬億元,按效付費PPP方向明確。鎮江、遷安等第一批試點實施提速,加之第二批試點出臺表明投資高峰到來。總包模式下規劃設計、資源整合至關重要,催生業績彈性且為孕育“獨角獸”之關鍵,具備技術特色、優勢及不可替代性企業亦擁有明確合作價值及發展空間。 危廢景氣高企市場分散,資本助力產業加速整合。 “兩高”司法解釋驅動億噸危廢處理需求加速釋放,2B模式現金流良好。競爭格局高度分散,規模小、資質單一民營企業為市場主體,上市公司處理能力231萬噸/年僅占全國4%,龍頭公司憑品牌、技術/經驗、資金優勢整合發展空間巨大。 集中供熱助力治霾,模式清晰有利復制。 小鍋爐改造邊際治霾效果更為顯著,集中供熱年運營市場空間或達1,800億元。大型工業園區(造紙、石化等熱負荷穩定)相關項目開工率充足、調價機制合理,優質資源具有稀缺及獨占性。項目獲取、運營管理、融資能力強奠定“獨角獸”優勢地位。 常州“毒地”敲警鐘,土壤修復漸提速。 “土十條”或年內出臺實施,總體思路是改變用途、加強風控、避免擴散,而土壤修復潛在市場或在萬億級別并逐步加快釋放。技術經驗豐富疊加資本優勢企業有望領跑行業。 風險因素:環保制度改革力度低于預期;土地財政吃緊等因素或導致政府支付意愿或能力下降;環保項目進度低于預期等。 定位高景氣,聚焦獨角獸。 目前板塊2016~2017年P/E為34/24倍,維持“強于大市”評級。在政策催化劑有限情況下,建議重點配置上述千億級高景氣細分領域中具備“獨角獸”潛力、步入快速發展期的百億市值公司,例如龍馬環衛、華控賽格、環能科技、東江環保、長青集團等。此外,依然看好PPP趨勢下興源環境、碧水源、啟迪桑德等較大市值公司基于充裕在手訂單、業績持續兌現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