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杭州時刻” 中美共同推動氣候合作 |
2016-9-6 8:01:45 閱讀次數:1165 |
風景如畫的杭州西子湖,44年前,曾見證首個中美聯合公報的談判;44年后,中美在這里為推動氣候變化全球合作攜手邁出重要一步。富有雄心的《巴黎協定》將為全球提供可持續發展新的穩定框架,將為我們共同的家園提供安全保護。
在G20峰會開幕前的9月3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下稱《巴黎協定》)。隨后,9月3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先后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了中國和美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至此,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皆正式批準加入《巴黎協定》。 習近平表示,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對話和合作。兩國共同交存參加《巴黎協定》法律文書,展示了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雄心和決心。國際社會應該以落實《巴黎協定》為契機,加倍努力,不斷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創新應對氣候變化路徑,推動《巴黎協定》早日生效和全面落實。 奧巴馬稱,9月3日,美中作為兩個最大經濟體和最大排放國,同時批準和接受《巴黎協定》具有歷史性意義。美方愿同中方繼續密切合作,為建造一個更加安全和繁榮的世界而努力。 潘基文在同天的致辭中表示,中美率先批準《巴黎協定》,將極大推動該協定于今年內生效。聯合國高度贊賞中美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發揮的領導作用。 預計《巴黎協定》將于2017年年初正式生效 2015年12月12日,于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根據協定,各方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帶頭減排,并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后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不過,《巴黎協定》達成后并非立即生效。因為據相關規定,《巴黎協定》將在至少55個《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締約方(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至少約55%)交存其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之日后第30天起生效。 《巴黎協定》從達成協議到正式生效還需要經過,簽署儀式、國內批準。 今年4月22日,協定正式開放供簽署,為期一年。彼時,潘基文在紐約召開《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各國首腦再次齊聚紐約進行正式簽署。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并代表中國簽署了《巴黎協定》。美國也于同日簽署了《巴黎協定》。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網站顯示,截至9月3日上午,已有197個締約方簽署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共有24個締約方在國內完成了批準協定的程序,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占比為1.08%。在中美兩國正式批準加入協定后,UNFCCC顯示,共有26個締約方在國內完成了批準協定的程序,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占比為39.06%。 無論是從締約方的數量還是溫室氣體排放占比上來看,目前這一數據距離《巴黎協定》正式生效還有一定距離。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何建坤指出,中美兩國批準將會帶動G20其他國家盡快批準《巴黎協定》。G20國家大概占全球經濟總量的85%,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占到全球約80%,目前有17個成員國屬于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國。 何建坤稱,G7集團曾發表聲明將在今年底批準協定,巴西也表達了年內批準《巴黎協定》的意愿,都極大推動了《巴黎協定》盡快于年內生效。不過,因為歐盟成員國比較多,批準流程也可能會慢一些,目前又面臨英國“脫歐”,預計其于2017年初正式加入的可能性會比較大。這樣算下來,預計《巴黎協定》很有可能在明年正式生效。 此外,為了推動《巴黎協定》盡快生效,聯合國還將于當地時間2016年9月21日舉行《巴黎協定》批準書交存儀式,以推動協定盡早正式生效。屆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邀請各國領導人參加交存《巴黎協定》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書的活動,并呼吁各國加快速度。 《巴黎氣候協定》盡早簽署并生效,將有助于強化締約方在全球氣候行動的參與度,確保《巴黎協定》的長效性。協議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效力。這將有助于各國推進國內氣候與能源治理,也可以幫助一些國家避免來自國內政治上的干擾。 抗擊氣候變化,中國要加快能源結構轉型 除了批準《巴黎協定》,中國還在G20之前還采取了一系列積極行動。此前,中央深改組批準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人大常委對《環境保護稅法草案》進行了審議。 此外,中國還首次將綠色金融議題引入G20杭州峰會的議程中,并建立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以鼓勵各方根據具體國情,深入研究如何通過綠色金融調動更多資源用于綠色投資。在此基礎上,可加強對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披露,并將其納入金融風險評估體系,從而提供更加全面理性的投資建議。在公共和私有領域,將盲目低效的化石燃料投資轉向低碳投資,以企業行為實現政治承諾,以市場倒逼低碳轉型。 如今,中國已正式批準《巴黎協定》,但這也僅僅是個開始,氣候治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中國在正式批準《巴黎協定》后,除了要積極推進《巴黎協定》盡快生效外,還有很多的工作。李俊峰稱,最重要的有三點: 第一,推動各國盡快兌現其在2020年前的承諾和行動。比如,2020年前,發達國家要履行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義務,落實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承諾,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氣候友好型技術。 第二,準備2018年有關碳減排進展與長期目標差距的盤點,以便于各國制定新的國家自主貢獻(INDC)。 第三,積極推動國內的能源結構轉型。 中國是煤炭大國,如何做好能源轉型是關鍵。對此,李俊峰稱,中國需要加快煤炭落后產能的退出,限制燃煤發電廠的發展,同時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力度。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時,要提前做好相關規劃,避免出現大量棄風棄光等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