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刻不容緩 重壓之下還需細致化管理 |
2016-12-6 15:50:28 閱讀次數:886 |
近日,華北多地又出現新一輪空氣污染,且多個城市污染值出現“爆表”,環保部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整個大氣環境所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改善空氣質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多藍天的出現離不開科學、細致、人性化綜合管理體系的建立。 我國當前的大氣污染防治還存在著重末端治理,輕源頭控制和清潔生產等“短板”,高投入、高排放以及高污染的生產模式并沒有得到最根本的改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表示,目前我國幾乎所有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標在全世界排放量都是第一,整個大氣環境所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從12月3日持續到今天,包括京城在內的一些地區的嚴重霧霾污染無疑是各個朋友圈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且,此輪污染的濃度似乎更是創下了今年9月以來頻發的霧霾污染最高值,多個城市污染值“爆表”。 相關監測數據表明,受明顯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此次大面積區域性空氣重污染過程,影響范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遼寧等7省市,涉及到60多個城市。 為應對重污染天氣,多地按照預測預報情況及時發布相應級別重污染天氣預警,實施區域聯動,對工業企業采取強化污染監控、降低生產負荷或停產等措施,加強機動車污染排放管控。 與此同時,全國多地的治霾力度也是前所未有。一個個號稱“最嚴”的空氣污染防治措施,正在多個城市組成一道道抵御霧霾的防線,如:近日山西、河北等地連續出臺了最嚴格的停產限產和限行措施。 客觀來說,這些“最嚴”禁令在短時間內的確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這其中也有很多弊端,比如突然限行造成了公眾出行不便,限產造成企業嚴重虧損。而且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能不能一以貫之抓下去,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大氣污染防治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多藍天的出現離不開科學、細致、人性化綜合管理體系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動不動就“限行”“停產”。 國家層面,進入“十三五”,各地根據“十二五”大氣污染防治所做的工作及存在的問題,科學編制“十三五”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有針對性提出大氣污染防治的目標、措施。強化頂層設計,建立“研判—決策—實施—評估—優化”的決策支持體系,加強區域一體化的大氣污染監測網絡、動態污染源清單和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 地方層面,地方主政者應該在經濟發展和控制污染之間尋找到平衡點,以深化改革為契機,調整發展思路,加大對新興產業研究的投入力度,以產業轉型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 作為個人,我們既是霧霾天氣的受害者,也是大氣污染的制造者,比如:使用暖氣、乃至燒飯炒菜等,均會給空氣造成一定污染。此前有檢測結果表明,燒煤供暖的中國北方地區,空氣污染水平高于中國南方,如果采用炒、炸等烹飪方式,PM2.5將迅速飆升20倍。 個人層面,面對大氣污染,我們每個人都應反躬自省,要選擇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環保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