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治誓護綠水青山 江蘇治污打出組合式重拳 |
2017-1-6 8:23:43 閱讀次數:901 |
為了綠水青山,江蘇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決心,多領域作戰,多層級參與,多舉措并行。為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性好轉,江蘇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嚴格控制開發強度,打好治氣、治水、治土三大攻堅戰,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可以說,江蘇治污打出組合式重拳,是必有之舉,是民心所向。 在2017年首個藍天一再遲到,江蘇省13市全部陷入污染的時候,《江蘇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即“土十條”的頒布,有著特別的警示意義。這一方案,為未來30多年的江蘇土壤污染治理擬定了“路線圖”,也標志著江蘇治氣、治水、治土三大攻堅戰的“行動綱領”全部完成。可以說這是江蘇打出的一記治污重拳。 2016年11月,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嚴格控制開發強度,打好治氣、治水、治土三大攻堅戰,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力爭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性好轉。 為了綠水青山,江蘇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決心。 1月3日還有這樣幾條相關新聞引來關注——江蘇曝光11起環境違法典型案件,湯溝兩相和酒業被罰50萬。“全面停止生產”的處罰對以生產為生命力的企業來說,還是相當嚴厲的;一公司將250噸強酸廢液排入長江,南京檢方提起首起民事公益訴訟案。此前,相關被告已被判刑;1月3日,南京市政府網站公布了《2017年全市建成區黑臭河道整治攻堅方案》的通知,9區區長將“掛帥”整治109條黑臭河,具體名單和負責人已在網上掛出。對履職不力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將視情予以問責處理。 而1月2日,南京對5家工地勒令停工的消息也引來特別關注。 多領域作戰,多層級參與,多舉措并行,不難看出,江蘇治污打出的不僅是重拳,還是組合式的。 當前,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治理污染必出重拳,這既是形勢所迫,也是客觀要求。 近年來,國務院連出水十條、土十條、大氣十條,考核和問責也越來越嚴厲。江蘇打出的組合式重拳,是對國家治污意志的響應,也是一貫的高要求。當下在各地普及的河長制,就發端于江蘇。 總之,江蘇治污打出組合式重拳,是必有之舉,是民心所向。這記重拳打得及時,也打中了要害。而值得一說的是,重拳打出之后,并不是一了百了,污染治理絕沒有這么簡單的道理。治污本身就是持久戰,唯有拿出持之以恒、日拱一卒的精氣神,常抓不懈、重拳不斷,才能取得突破并鞏固成果。 就問責、重罰等舉措而言,有時難免成為“非常手段”。2017年是“大氣十條”的考核終期,為了過關而祭出“絕殺”是可以理解的,但長期來看,要把治理成績大幅提高、保持穩定,關鍵靠的還不是“絕殺”。因為,治污的根本,還在于平時用功、不敢絲毫松懈。 和應對考核而表現出極高的戰斗力相比,日常的作為更令人期待。治水、治土、治大氣,需要的是時時堵漏洞、抓排污、問刑責。“應考”容易“養成”難,持續發力,意味著地方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和精力。這其實是最大的考驗。 我們看到,江蘇的多點出擊、多點開花、多策并舉,是避免在某些地方出現過的“應考得高分,考后大減分”問題的保證。有了這樣的意識和路徑,江蘇治污的“平時分”一定會越來越高。 類似湯溝兩相和酒業環境問題的曝光,始于群眾舉報。今后,我們的監管部門如何讓聽覺、觸覺變得更為靈敏,值得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