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做爰猛烈动态图试看_cosplay粉嫩福利禁漫画_天天躁夜夜燥2021_武松大战潘金莲嗯啊轻点

 
年內新建8臺核電機組 以陽光透明照進核安全
2017-3-17 7:29:43 閱讀次數:1287

  2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積極推進具備條件的核電項目核準建設,年內計劃開工8臺機組。但與此同時,核電安全問題不時牽動世界各地公眾的神經,我國民眾對核電產業安全問題的關注也與日俱增。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如何破解核電“鄰避效應”成了代表委員們的熱點議題。


  目前,在國內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和向國際社會承諾減排的雙重壓力之下,我國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正在提速。能源供給側改革,急需推進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核電及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給側中的比例,加大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根據《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試行)》,在電力調度上,核電調度順序優先于燃煤、燃氣、燃油等火電機組。那么,核電作為清潔能源有哪些優勢?進一步發展可能遇到哪些問題?該何如保障核電的安全性?


  核電將是清潔能源中的主力


  今年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及,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將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進能源清潔開發利用,著力補上能源發展短板,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


  說到國家能源結構調整,不得不提中國2016年簽署的《巴黎協定》。我們向世界做出鄭重承諾,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雖然去年我國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總體還在上升,這不免讓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有些著急。


  “核電是非化石能源中的主力能源,對兌現霧霾治理的承諾,實現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的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指出。


  非化石能源中,核電具有清潔、穩定、高效等特點。與水電、風電相比,較少受自然條件的約束,發電效率穩定;與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相比,發電規模大。從現有技術條件分析,核電作為一種可供大規模利用的能源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優勢,將在推動我國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


  賀禹分析說,“核電在生產過程中沒有碳排放,沒有粉塵、PM2.5等污染物排放;百萬千瓦核電機組與一般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85萬噸,環保效應非常明顯。


  而且,除了停堆換料,核電可連續滿功率運行,不受風、光、水等自然條件影響,每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的年發電量,相當于400萬千萬的風電或600萬千瓦的太陽能機組發電量。


  數據顯示,2016年,中核集團16臺在役機組穩定運行,9臺在建機組順利推進,全年核電發電量約880億千瓦時。截至2016年底,中核集團的核電累計發電超過6000億千瓦時,核電這一清潔能源的減排效益突出,相當于造林約180萬公頃,面積可覆蓋整個北京。


  “目前,我國核電所占比例不到3%,無論是與法國核電80%的占比相比,還是與美國100多臺核電機組相比,我國的比重都偏低,發展空間還很大。”王壽君介紹道。


  在推進核工業發展的速度方面,中核集團提出要持續推進新項目建設,盡快啟動新項目,保持每年6臺~8臺新機組的開工速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近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治理霧霾下一步主攻冬季取暖污染。王壽君說:“近年來全國兩會,大家都非常關注空氣污染等方面的議題。這些環境問題,不能說核能都能解決,但是核能是非常關鍵的解決方式。而且核能能夠滿足地方經濟需求,拉動地方發展。此外,核電發展還能帶動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助力實現‘中國制造2025’。所以,我們希望國家發展核電的速度能夠加快一點。”


  建議設立“核科學日”


  核電是清潔能源,不僅環保而且投資帶動作用強,我國必須建立強大的核工業。如今,核工業進入戰略機遇期,需要增加核工業透明度,增強公眾對核工業的認識。


  核電鄰避效應伴隨著核電發展一直存在,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其中有兩大因素尤為突出。一方面,公眾對核電不了解,存在恐懼心理。核電專業性強,涉及知識結構復雜,造成目前國內針對公眾的核電科普開展困難、普及困難,公眾溝通難度大,公眾容易對核電產生誤解,也容易信謠、傳謠。另一方面,公眾對企業主導的核電科普和公眾溝通存在較多不信任。


  “目前核電科普宣傳和公眾溝通的主角和主力是核電企業,雖然企業投入大量人力和資源,但由于企業是直接利益相關方,民眾對企業天然存在不信任感,難以有效化解公眾的懷疑心理,導致效果有限。”賀禹說道。


  對此,王壽君建議,設立國家“核科學日”,作為中國核工業的紀念日,向全民普及核能知識,向社會公眾打開核科學技術世界的窗口,讓公眾了解核、認識核、接受核。中國核科技工業的發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歷史。設立國家“核科學日”,可以使社會看到創新之可能,創新之可行,產生自主創新的愿望,有效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探索求知的熱情。


  客觀理性看待核安全現狀


  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核安全重于泰山。我國核電具有后發優勢,固有安全性更高,特別是“十二五”以來,通過持續的安全改進、系統的自主創新、完善的安全管理,我國核電企業的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以中廣核為例,核電運營業績保持在世界先進水平,部分安全指標達到領先水平。


  “我國核電站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核電行業對核電安全的敬畏和守護,是國家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基礎和底氣。”賀禹表示。


  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核安全問題,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提高對核電事故的認識。對此問題,王壽君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


  王壽君說,好比100年前和100年后的奔馳汽車,如果這“老爺車”發生事故了,大家就說,現在的汽車太危險了,不能開汽車了, 這是不合常理的。對于核電也是一樣。我國的核電站與早期的切爾諾貝利、福島核電站的堆型不同,采用更加安全、成熟的壓水堆。


  賀禹介紹,與沸水堆相比,壓水堆在設計上更保守、更安全、增加了二回路配置,實現了對堆內放射性有效隔離,并為反應堆冷卻和降壓提供了有效冷源,安全殼空間比沸水堆大10倍多,且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對放射性物質進行完全包容與屏蔽。


  此外值得強調的是,國家核安全局作為我國的核安全監管機構,有效地對核電進行從設計、建造、運行到退役全過程、全方位的在線監管。


  201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我國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進行了綜合跟蹤評估,認為我國的核安全監管是有效、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