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印發7個治氣實施方案 全面建立綜合監測體系 |
2017-3-27 8:48:35 閱讀次數:1527 |
河南省大氣污染防治的2017年行動指南正式下發,包括7個實施方案,涉及供熱、散煤燃燒、“小散亂污”企業、揚塵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等多個方面。除此之外,全省將基本形成環境空氣質量和工業大氣污染源立體綜合監測監控體系,不斷提升在線監管能力。 3月16日,在河南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第四次擴大會議上,《河南省2017年加快推進供熱供暖實施方案》等7個實施方案正式下發。這7個實施方案,提出了一些新的具體舉措,成為我省今年大氣污染防治的行動指南。 加快推進集中供熱 全省新增集中供熱面積約6128萬平方米,新建、改造管網總長度約511公里,新建、改造換熱站約613座。 其中,鄭州、安陽、焦作3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 洛陽、新鄉、濮陽、許昌、濟源5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0%以上; 開封、平頂山、鶴壁、三門峽、駐馬店5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0%以上; 漯河、商丘、南陽3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0%以上。 10個省直管縣(市)中,鞏義、汝州、長垣、永城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0%以上。 其余供熱管網無法覆蓋區域,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改造民生工程93萬戶。 10月底,全省范圍內具有一定規模用熱需求的產業集聚區實現集中供熱。除有必要保留作為緊急備用熱源的分散燃煤鍋爐外,其余分散燃煤鍋爐全部關停到位。 全面取消燃煤散燒 7月31日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等7個省轄市和鞏義、蘭考、滑縣、長垣等4個省直管縣(市),建成潔凈顆粒型煤實際供應、配送能力,在不具備“煤改氣”、“煤改電”條件的鄉村地區,全面實施潔凈顆粒型煤替代散煤。 全省其他11個省轄市和6個直管縣(市)建成潔凈蜂窩型煤實際供應、配送能力,在不具備“煤改氣”、“煤改電”條件的鄉村地區,全面實施潔凈蜂窩型煤替代散煤。 8月31日前,依法取締關閉或改建現有2185家民用散煤銷售點,全面取締轄區內燃煤茶浴鍋爐、燃煤大灶、經營性小煤爐,堅決杜絕恢復使用散煤。 依法取締“小散亂污”企業 5月31日前,依法整治取締全省現有的27300家“小散亂污”企業,扶優限劣,推行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清潔生產和依法治理污染,消除環境安全隱患。 同時,強化社會化監管,杜絕整治取締的“小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和死灰復燃。 揚塵治理全面實行“三員”管理 4月底前,各市、縣(區)城市建成內拆遷(拆除)、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長度100米以上的市政基礎設施、綠化、道路以及投資1000萬以上的水利項目等涉及土石方作業的工程項目,全面實行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監督員、網格員、管理員現場“三員”管理。 強化涉氣工業機動車污染治理 373臺10蒸噸以上、65蒸噸(含)以下燃煤鍋爐和24家鋼鐵、243家水泥企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86臺65蒸噸/時以上燃煤鍋爐實現超低排放; 有機化工、表面涂裝、包裝印刷企業完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 實施24家鋼鐵企業清潔生產改造; 完成全省133家火電、24家鋼鐵和243家水泥企業排污許可證發放。 對920家重點涉氣工業企業實行駐廠監管; 對869家涉氣工業企業實現在線監控; 完成全省所有黃標車淘汰。 4月30日前,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機動車限行實施方案,在重污染天氣應急狀態下,對建成區機動車應實行限號或單雙號限行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建成區機動車實行全年常態化限號行駛。 基本形成全省大氣監控體系 2017年,我省要↓↓ 新建15套高空瞭望監控平臺 新增123個縣(市、區)城市空氣站 新建6個省級大氣區域污染傳輸綜合觀測站 新建528個重點鄉鎮空氣質量監測站 新建915個城市建成區網格微型監測站 新增869家廢氣排放企業920套廢氣自動監控基站 新增1291套施工工地揚塵監測監控設備 基本形成環境空氣質量和工業大氣污染源立體綜合監測監控體系,不斷提升大氣污染在線監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