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發布 |
2015-1-16 8:32:39 閱讀次數:955 |
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和國防科工局今日聯合舉辦《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以下簡稱《聲明》)新聞發布暨媒體解讀會。相關負責人從不同角度對《聲明》以及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情況進行介紹說明。
日本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3年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的結論表明,福島核事故是天災更是人禍。而核安全文化的缺失更是導致事故處理進程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核電建設在福島核事故后再次進入規模化發展的軌道,核技術利用事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確保核安全的壓力持續增大。 《聲明》的發布是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聯合推動全行業核安全文化培育與發展的重大舉措,在我國尚屬首次。《聲明》闡明對核安全文化的基本態度、培育和實踐核安全文化的原則要求,在充分借鑒國際經驗、全面總結我國30年核安全文化建設良好實踐的基礎上,揭示了核安全與核安全文化的內涵,闡述了培育和實踐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八大特性”,提出了持續推進核安全文化的倡議。 核安全是指對核設施、核活動、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質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監控、保護、預防和緩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術原因、人為原因或自然災害造成事故,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情況下的放射性后果,從而保護工作人員、公眾和環境免受不當的輻射危害。 核安全文化是各有關組織和個人以“安全第一”為根本方針,以維護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為最終目標,達成共識并付諸實踐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特性的總和。我國奉行“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它是現階段中國倡導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國際社會和中國核安全發展經驗的總結。 《聲明》首次提出了“營造適宜的工作環境”和“創造和諧的公共關系”兩項新的內容,這兩個方面都要求建立與核安全文化相適應的、共同發展的、互相影響的環境因素和公共關系因素。這些因素將影響組織的核安全狀態和核安全范圍,同時這些因素也將受到組織核安全狀態和氛圍的反作用。適宜的環境、和諧的關系將會促使核安全文化和核安全狀態水平的保持和提高。 據國家核安全局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已投運核電機組22臺,在建機組26臺,在建規模居世界首位。運行核電機組保持良好安全業績,從未發生二級及以上事件或事故,在建機組質量受控。在核技術應用方面,我國在用的放射源11萬余枚,在用射線裝置近13萬臺(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核技術利用國家之一。近年來,放射源事故發生率逐年降低,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6起/萬枚源下降到現在的1起/萬枚源左右。 國家核安全局作為我國核安全監管部門,自身的核安全文化體現就是秉持“獨立、公開、法治、理性、有效”的監管理念,以及堅持“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我國核安全監管通過“許可、監督、執法”來實現。 在中國核安全觀的提出和核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的新形勢下,《聲明》的發布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確保核安全的高度重視。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強化全行業從業人員的核安全文化素養,提升全社會的核安全文化認知水平,對提高核設施安全水平、促進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發布《聲明》是國家核安全局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核安全監管重要職責所在,國家核安全局期望各核能與核技術利用單位、工程和服務單位及利益相關單位,包括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自身和其他政府部門,共同遵守和踐行《聲明》所表達的原則和要求,不斷培育和發展適合自身特點的核安全文化。 另據介紹,《聲明》發布的同時,國家核安全局正在全行業開展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專項行動。專項行動為期一年,分4個階段實施。此次專項行動有兩個特點,一是做到兩個“全覆蓋”,即覆蓋全體持證單位、覆蓋所有骨干人員;二是落實兩個“零容忍”,即對隱瞞虛報“零容忍”、對違規操作“零容忍”。通過專項行動,增強核與輻射安全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責任意識、風險意識和誠信意識,最終達到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提升我國核安全水平的目的。國家核安全局負責人表示,通過這兩個“全覆蓋”和兩個“零容忍”來落實依法治國的要求。 此外,國家核安全局負責人還介紹了全國輻射環境監測情況,首次向社會發布了全國輻射環境監測年報。國防科工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也出席了此次會議。 |